海東の盛国 Bohai Kingdom 太氏族谱

Discover Your Family History and Your kingdom

Thursday 23 March 2017

中国皇帝流落韩国 如今在韩国还有四万后裔

中国皇帝流落韩国 如今在韩国还有四万后裔

韩国,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放到现代来看是邻国,往前推三百年,明朝时期韩国前身李氏朝鲜可是中国的属国,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领土。 或许是因为朝鲜山高皇帝远,但是又算是半个明朝领土,所以明朝经常将一些杀不得,又会威胁朱家统治的人“发配”朝鲜,这些人多是在明初投降朱元璋的降将后代。
在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就是当年定都重庆的大夏国皇帝明升,他在朝鲜不仅受封为王,还娶了大臣的女儿做妻子,现如今韩国有四万多名他的后裔。

那么一个定都中国西南的大夏国皇帝,是如何被朱元璋送到朝鲜的呢?故事还要从明初朱元璋统一中国说起。 元末起义部队不止朱元璋一股,当朱元璋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出中原后,就开始扫荡各路割据势力,当时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就是定都在重庆的大夏国。 大夏国是由元末起义军红巾军统帅明玉珍所建,当时他领军西征,由三峡入四川,击败了四川、云南、贵州方面的元军,掌控了中国西南大片土地。1363年,明玉珍称帝,国号“大夏”。
明玉珍建国后不久去世,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明升。面对朱元璋的大军,皇二代明升自缚双手出城投降,朱元璋也算是不错,封明升为归义侯,赐居京城。 明升虽然降了大明朝,可在故国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更让朱元璋担心的是,明升还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有来往。大家都知道古代统治者都是想尽一切手段巩固自己统治的,即便是天可汗李世民也是杀了他大哥家全部男丁。可朱元璋不能杀他俩,因为当初朱元璋为了展现自己大度将他们两个都封了侯,此时要是再杀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国内是不能留了,但是又不能流放海外,此时朱元璋想到了朝鲜,朝鲜是中国的属国,而且礼教和中国相近,干脆送你俩去朝鲜吧。

韩国明氏后人祭祖
1372年,明升和陈理这俩好哥们一起被送往高丽(此时李成桂还未篡位),两人结局还不错,明升娶了朝鲜大臣之女,还被封了两座城,陈理也被封为陈王。明升生有4子,现在韩国明姓后代几乎都是明升的后人,大概有四万多人。 1982年,明升父亲明玉珍的皇陵在重庆被发现,从此韩国的明氏后人就每年组织到中国祭奠祖先,不过韩国明氏后人并不和中国明氏后人(中国明氏后人已改名为甘姓)一同祭拜,原因很简单,中国明氏后人觉得韩国明氏后人史料不足,不能证明是明玉珍后代,而韩国的明氏后人则觉得中国后人已改名为甘,不能一起祭奠。

Monday 20 March 2017

Tai families (142 families ) in Japan






There are 142 families with surname of Tai in Japan 

http://www2s.biglobe.ne.jp/~suzakihp/index40.html
rank NAME **         family 
11696                                               142                 

Tai 太 

奄美群島の名字



琉球処分と奄美諸島
 広義の琉球処分は一般的には、1872年9月の琉球藩設置に始まり、79年3月の沖縄県設置を経て、80年の日清間における分島改約案の妥結・破棄、という過程を指している。
(1)琉球処分と鹿児島


 ①鹿児島藩から明治政府へ提出「琉球管轄之沿革調書」(71年7月)※廃藩置県の2日前の日付
 ・政府は廃藩置県によって、ひとまず琉球を鹿児島県の管轄下においた。
 ・岩倉使節団の欧米への出発(71年11月)→ 重要調査事項の一つに「琉球」問題
 ②鹿児島県の対応(<琉球>に対する既得権益の維持)
 ・71年8月、大久保と西郷は協議の上、「善後ノ処置ヲ講セシムル」ために、西郷従道らを帰藩させる。
 ・71年12月、西郷、士族救済のために砂糖独占販売の商社設立に同意(桂久武への手紙)
 ・72年正月、鹿児島県から琉球藩へ「伝事」→「幸鹿児島之管轄ニ属シ、其段ハ御安心之事ニ候」
 ・72年前半、大蔵省への伺「旧鹿児島藩ノ義ハ琉球属島ノ余産ヲ以テ会計ノ元根トセシ場所柄」
 ③明治政府の対応(琉球と鹿児島県の関係を切断)
 ・72年9月、琉球王国を「琉球藩」とする(明治政府の直轄)→ 琉球王府の外交権は外務省の管轄。
 ・同9月、伊地知貞馨(鹿児島県の「伝事」)、外務省官員として琉球藩勤務を命じられる。
 ・同年11月、琉球の租税納入先、鹿児島県から大蔵省租税寮へ変更される。
 ・73年3月、琉球藩に外務省出張所開設、鹿児島の琉球在藩奉行も外務省出張所勤務→在藩奉行消滅
 

(2)「大島県」設置構想 ※弓削政己「明治維新と諸制度」(『瀬戸内町誌』歴史編、2007年)
 ①大蔵省と鹿児島県の対立
 ・租税の納入方法→ 大蔵省は砂糖現物納、鹿児島県は金納
 ・士族の救済方法の一方法としての「大島商社」設置問題
 ②大蔵省の方針
 ・「当年限り従前之通取計」(72年5月)→ 当年に限り、旧藩時代の独占販売体制を認めた
 ・砂糖の自由売買を布達(73年3月)→ 独占販売体制(大島商社)方式の否定
 ・鹿児島県は、大島商社方式を継続 ※大蔵省による奄美諸島調査(73年から9ヶ月間)
 ③大蔵卿大隈重信から太政大臣三条実美へ稟申「大蔵省大島県ヲ設置セント請フ」(74年9月)
 ・旧藩時代に民力が「傷害」→ 大蔵省管轄下で砂糖増産、輸入砂糖減少→「莫大之国益ヲ増加」
 ・内務卿大久保の「裁可」が「否」であったと考えられ、「大島県」設置は実現しなかった。
 ・大島に大支庁、他の四島に支庁を置く(75年6月)←それまで旧藩時代の統治体制のままであった。
 ④砂糖自由売買運動(勝手世騒動)※「大島商社」の解体を目的とした運動
 ・丸田南里、密航先の英国、上海から帰島(75年初頭)→ 組織(主体)的な砂糖自由売買運動を展開
 ・征韓論争に敗れた西郷、帰県(73年10月)→「私学校」創立、県下に強い影響力を行使
 ・丸田南里ら3名、県庁に嘆願(76年4月)→ 「棒打の刑に処」せられる→大島へ、調査団派遣
 ・55名の陳情団、上鹿(77年2月)→西南戦争(同月)→従軍(35名)→生存者の大半、帰島中に難破
 ・西南戦争終結後、79年分から砂糖自由売買が認められた。(78年7月)。※琉球処分(79年3月)
 


(3)琉球王府、清国政府にとっての奄美諸島
 ①奄美諸島の返還要求(琉球王府)
 ・琉球藩設置の際(72年9月)王府側は「道之島(奄美諸島)」の返還を政府に要求。
 ・薩摩によって「押領」された「大島・徳之島・喜界島・与論島・永良部島は固より我琉球の隷
属」である。
 ・副島外務卿は、「宜しく琉球の為めに処置すべし」と空約束。
 ・琉球側には王国自身が存亡の危機という意識はなく、単に薩摩から解放されたという認識であった。
 ②琉球三分割案(清国政府)
 ・琉球処分(79年3月)は、日清間の外交問題に発展→前米国大統領グラントによる調停(79年8月)
 ・琉球二分割案(沖縄諸島以北は日本帰属、先島諸島は清国帰属)で妥結(80年10月)→破棄
 ※妥結に抗議して、林世功(亡命琉球人、最後の官生)、清国で自決(80年11月)
 ・李鴻章が予備交渉の場で、日本政府側に琉球三分割案を提案し、拒否されていた(80年4月)。
 ※「北島(奄美諸島)」は日本帰属、「中島(沖縄諸島)」には王国復活、「南島(先島諸島)」は清国帰属
 ※琉球三分割案は復帰運動の嘆願書で、奄美諸島の「日本帰属」を正当化する論拠として使われる。






Migration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Fig. 3 Samples and haplogroups distribution and hypothesized migration routes in China. Chinese ethnical subgroups:Diamond,subgroup Tibet;Circle, subgroup North;Upward  triangle, sub-group  West; Downward   triangle,  subgroup  West;  andStar,Majority Han. Haplogroups:Black, haplogroup D;Blue, haplo-group C;Yellow, haplogroup O1;Red, haplogroup O*; andGreen,haplogroup L, P.Arrows : hypothesized original migration routes of Chinese population mentioned in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statistics, 93% of Chinese belong to the ethnic majority Han, and the additional 55 officially recognized minorities together account for the remaining 7% (see Cavalli-Sforza 1998 for a review). In the historical past, however, the Han were less dominant, and many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were more numerically significant. Some ethnic minori- ties are believed to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East Asian migration waves: Hun and Turks have succes- sively pastured in North China; Mongolian and Man- chu, coming from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of China, have  dominated  China  empires;  Di-Qiang  had  an important active role as nomads in the west of China; Yi and Bai were once rulers of southwestern China; Miao, originating with Han from the Central Plain, dispersed to the whole of South China (Li 1987; Ge et al. 1997; Fei 1999)

Studies of the geographical and ethnical structure of phylogeny lead to the well-known ‘‘out-of-Africa’’ hypothesis of modern human evolution and the subsequent peopling of the entire world. New binary markers allow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robust genetic phylogenies than befor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5,000-year civilization is a history  of  diverse  ethnical  admixture.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s a rich contem- porary paternal gene pool that helped to further uncover the trails of the eastern Asian population history and the ongoing  demographic  processes.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had relatively few Chinese subjects, and little information on intra-Chinese events can be deduced from them (Su et al. 1999, 2000).

the 33 Chinese ethnical minorities in our surv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subgroups: North, Tibet, West, and South.

J Hum Genet. 2004;49(7):339-48. Epub 2004 Jun 2.

Andrew Wen-Yuan Tai MD

Andrew Wen-Yuan Tai MD

Assistant Professor
http://www.uofmhealth.org/profile/1665/andrew-wen-yuan-tai-md

Specialties:

Gastroenterology, Internal Medicine
Area of Practice:
Liver disease, including viral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cirrhosi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rew W. Tai, MD, PhD is a Clinical Lecturer in the 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 Dr. Tai obtain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biochemistry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followed by a combined MD-PhD training program at the Weill 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 Following a residency in internal medicine at th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 Boston, he completed a clinical and research fellowship in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at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Dr. Tai joined the facult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2009. His research work focuse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host liver cell (hepatocyte) supports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He has been awarded a Research Scholar Award by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Michigan Medicine Medical Procedures Unit : University Hospital

UNIVERSITY HOSPITAL
Floor 2 Rm 2B353
1500 E Medical Center Dr SPC 5051
Ann Arbor, MI 48109-5051
Phone: 734-936-9250
Fax: 734-763-4841
 
 

Medical School or Training

  • Weill 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 2002

Residency

  • Brigham & Women's Hospital, Internal Medicine, MA, 2005

Fellowship

  • Internal Medicine Gastroenterology,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2008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Board Certification

  • Gastroenterology
  • Internal Medicine
 I perform laboratory research on hepatitis C virus (HCV). HCV infects nearly 3%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its complications account for the leading indications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orldwide. My research focuses on characteriz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host (human) cofactors support HCV replication.
Link to Dr. Tai's publications in PubMed (link is external)
Lab website (link is external)
Academic office address:Division of Gastroenterology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Building I, Room 6520
1150 West Medical Center Drive, SPC 5682
Ann Arbor, MI 48109-5682
Academic office telephone: 734-647-2942
Academic office fax: 734-763-2535

老中医取名“太有才” 儿子叫“太阳”

昆明太姓老中医取名“太有才” 儿子叫“太阳”

 2007年春晚,赵本山与宋丹丹合作的小品《策划》中,宋丹丹的那句“你太有才了”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经典网络流行语。但是您知道吗?昆明福海卫生院还真有一位名叫“太有才”的老中医。这位老中医不光有个已经成为“经典”的名字,还很健谈、外向,毫无古板之气。
  他的儿子叫“太阳”
  想给孙子取名为“太子”
  梳着整齐的发型、身着格子衬衫,身体健硕,皮肤偏黑,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个大号黄金戒指……昨日中午,记者在西山区福海卫生院食堂门口见到了这位名叫“太有才”的老中医。得知记者是因自己的名字才来采访的,太医生满脸笑容,侃侃而谈。
  “这个名字是我父亲取的,就是叫着顺口,也没什么特别含义。”太有才医生说,他是官渡区太家河村人。在他们村,有多家姓太的村民。叫太宝、太谷、太才等的很多。虽然姓太的人不止他家一家,但像他这样颇具特色的名字也不常见。
  如果说太有才的父亲只是无意中给他取了一个经典的名字,那太有才儿子的名字,就绝对是用心之作。“我儿子叫太阳。今年已经29岁了。”太医生介绍,他家已是两代单传,去年他觉得儿子的名字“太硬”,才把其名字改为太杨。
  “如果还有一个儿子,我就给他取名叫太子。”太医生开玩笑说,如果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他家本打算要两个孩子的。
  经常有人问他“你这是真名吗”
  不常见的姓氏,不常见的名字,构成了一个“经典名字”。太有才医生到哪儿都会成为话题人物。
  “茶余饭后,我们都会拿他的名字说事。”李医生和太医生年纪差不多,在福海卫生院共事25年,两人是无话不说的好友。闲来无事,李医生也会扯着嗓子喊上一句:“太有才,你太有才了。”引得同事们相视而笑。李医生还“爆料”说,太医生的父亲名叫太正李。太家三代人的名字中,分别有“正”、“有”、“阳”三个字。“爷爷正直、爸爸有才、孙子在太阳下成长,很有讲究。

朝鲜攻略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打高句丽
—— 隋唐时代的“朝鲜攻略”(上)   张明扬

如果说东亚有个“火药桶”的话,那肯定就是朝鲜半岛了。

在 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王朝的灭亡和朝鲜有直接联系。如果不是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隋朝的统治很可能还能延续几十到上百年;如果不是万历皇帝拼到财政破 产去“抗日援朝”,明朝或许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会让努尔哈赤家族摘了桃子;如果大清国没有在甲午战争中败北,光鲜亮丽的洋务运动或许还能糊弄世界几十年。当 然,还有抗美援朝,这次是挽救了“中华民国”。


然而,在这其中最让人想不通的,却还是隋炀帝为什么要矢志不渝地去打高句丽,甚至打到国破家亡也不改初衷。对于后世来说,隋炀帝此举往往被解读为非理性的疯狂行为,再或者无非就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反正就是连“保家卫国”此等水平的解释都不给一个。

就中国历史来看,将如此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发动归因于某个昏君的“疯狂”,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其实,要戳破这种观点非常容易,即使隋炀帝是昏君,那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总不是了吧,但是,这两个“圣君”级的皇帝也都打过高句丽,并且,也都没有打赢。

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一个横跨两朝,四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不惜以战争解决的“高句丽问题”,就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疯狂”来解释了。

但 是,说实话,我虽然很早就知道上述说法不对,但一直也没想到其他有说服力的解释,直到我看到了韩昇先生的《东亚世界形成史论》一书。初看起来,韩昇先生的 解释也跟隋炀帝一样疯狂,他将三征高句丽视为大隋王朝重建“世界体系”的关键一步。通俗的说就是,高句丽不服从以隋朝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试图和隋争夺东北 亚的主导权。在当时搞定突厥的情况下,大隋在东亚的唯一敌人就是亦敌亦臣的高句丽。如果隋炀帝不打服高句丽,那么隋就无法成为东亚世界的合法领袖,而这, 正是中国任何一个统一王朝所无法推卸的“天下秩序”。

换句话说,要理解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必须从“国际视野”和“国际战略”的角度来审视。我非常明白,我们很不习惯用“国际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王朝时代,但是,如果仅就“中国看中国”,隋炀帝的行为可能真的就是不可理喻了。
打 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在美国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国际秩序的过程中,那些不服从这种国际秩序的国家如伊朗伊拉克朝鲜利比亚就被视为“流氓国家”,而美国去搞定 这些“流氓国家”的过程也正是一种维持“国际秩序”的努力。如果你能理解美国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没有任何理由去骂三征高句丽的隋炀帝是疯子。

其实,韩昇先生的这种观点也算不上特别标新立异,高明士先生在《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中也有类似的看法。方俞先生在《争霸东北亚》中,单单书名就已经透露了其实他们都是一伙的。

但是,为了让韩昇先生的这种充满现代感的解释显得不那么无厘头,我还是必须尽量简单地介绍一下高句丽与隋炀帝面对的“国际形势”。

“高 句丽问题”可能是世界政治史上最奇特的一个争议。直到高句丽已灭亡近1400多年的今天,中国和朝韩双方的学界还在进行着“高句丽属于谁”的争论。中方的 标准立场是:高句丽是存在于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之间相隔了几百年的“高丽”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说,高句丽的历史 应当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证据是——高句丽的统治中心和主要领土均在中国东北;而朝韩学界的标准观点是,高句丽是大韩民族的先民,高句丽的历史是朝韩 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证据是——高丽王朝就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这场“自古以来”的政治口水仗已远远超越了历史范 畴。尽管我出于狭隘的民族意识,坚定地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但或许干脆置之不理才是最好的态度。我们只需要知道两点:第一,无论高句丽“属于谁”,它从公 元前37年(王昭君那个时代)建国开始,的确在名义上长期臣属于中原王朝,但另一方面,却又桀骜不驯,对中原王朝若即若离,或者说,完全没有一个做臣子的 样子;第二,高句丽的确曾经占据了东北的一大片领土,大有和中原王朝争夺东北亚霸主的雄心。即使你将它定义为一个地方政权,那也是一个至少试图和中原王朝 平起平坐的地方政权。

事实上,在汉武帝时代,朝鲜北部确曾是大汉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政府在此还建立了四 个郡,“南朝鲜”才是“朝鲜人”的地盘。高句丽崛起之初,还曾受到汉朝鲜四郡之一的“玄菟郡”的直接管理,鉴于曾有一个“高句丽县”的建制,你完全可以将 一开始高句丽的王看成汉朝的一个县长。但随着中原王朝在数百年之间的几次大乱,高句丽逐渐乘着中原王朝的无暇东顾渐而崛起,不断蚕食“朝鲜四郡”。到了西 晋灭亡前夕的313年,更是彻底吞并了“朝鲜四郡”的所有领土。对此,《争霸东北亚》一书中做出了相当震撼的结论,“标志着中原汉族势力正式撤出朝鲜半 岛,汉人对(朝鲜)半岛长达数个世纪主导地位的结束”。

可以说,从东晋到南北朝时代,辽东乃至东北亚的主人已不是中原王朝,而是高句丽。

这 就是大隋王朝建立时所不得不面对的国际形势。最让隋政权无法容忍的是,高句丽还深谙“远交近攻”之策,实现南北两面外交,长期向南朝称臣,利用南朝牵制北 朝(隋),甚至还曾和南朝结成战略攻守同盟,一度还参与了南北朝的“内战”。用当代的政治语言来说就是,“周边势力”妄图妨碍中原王朝的祖国统一大业。无 论在哪个朝代,这显然都是大忌。

高句丽大外交最辉煌一页是,它竟然还穿针引线,华丽地组成了“高句丽、陈、突厥”三方大同盟,完全是一副“反隋大合唱”的派头。高句丽很清楚,它赖以崛起以及称霸东北亚的基础条件就是中原王朝的分裂,一旦中原王朝统一,就是到收拾它的时候了。

果 然,当隋文帝北平突厥,南灭陈朝之后,兵锋开始直指隋在东亚大陆上的最大敌人——高句丽。此时的东北亚“国际形势”仍是错综复杂:在东北,契丹和靺鞨(女 真人的前身)已经臣服于隋朝,高句丽的结盟政策已基本破产;而在朝鲜半岛南部其实还有两个高句丽一直想吞并的国家,百济和新罗,为了与高句丽抗衡,也在小 范围内搞起了“远交近攻”,成为了隋朝的盟友。
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隋文帝调集了三十万大军进 攻高句丽。隋文帝多少是看不起高句丽的,他之前在给高句丽国王的诏书中曾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事实上,如果高句丽如此不 堪一击的话,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故事了,在此次大战中,隋的三十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可以说,自隋王朝立国以来,几乎是战无不胜,此次战败是隋朝的第一次 战略挫折。

唯一可以自慰的是,高句丽也是元气大伤,国王高元在战后上表自称“辽东粪土高元”,也算是给了隋王朝一个台阶下。

隋 文帝未完成的历史使命接下来就交给了隋炀帝。放在一长段的历史视野来看,隋炀帝面对的是:如何结束高句丽自西晋灭亡之后,连续数百年称霸东北亚的历史性任 务。只有打服高句丽,将其纳入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才能正式宣布,隋王朝终于成功重建了汉帝国时代的国际秩序。正如韩昇先生所说,“令高句丽臣服以建立新 的国际体系,成为要建构世界帝国的隋朝不可回避的选择”,因此,征伐高句丽不能视为隋炀帝的好大喜功。

一个有 趣的历史细节是,无论是隋文帝和隋炀帝在出兵高句丽的诏书中都基本不提及领土问题,而是聚焦于高句丽的“不臣”。正如诏书中所说“高丽高元,亏损藩礼,将 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高明士先生在《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中也认为:高句丽的无礼与不臣,在隋朝的国力达到足以有所作为的时候,是无法容忍的,所 以诏书中也说“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这并不代表隋炀帝对于领土的历史问题不关心。高句丽立国数百年的 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蚕食中原王朝东北领土的历史,收回领土也是宣誓国际秩序主导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从隋炀帝的表态至少可以看出,如果高句丽愿意在称臣等 国际秩序的问题上配合隋朝,隋在领土的问题上是可以有商量的。更重要的是,隋炀帝完全没有消灭高句丽的意思。事实上,这也正是今后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藩国 关系上的重要原则:只要乖乖称臣,无论在领土问题上,还是经济贸易问题上,都可以做出让步。

略显夸张的是,韩昇先生认为,隋炀帝在处理高句丽问题上“表现出成熟与高超的外交手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出征高句丽之前,隋炀帝在“国际”上已基本孤立了高句丽,在“天子伐诸侯”的出兵形式上,不仅符合儒家的“威服四夷”历史观,且占据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

那 么,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问题究竟出在哪?我试着总结了几条。第一,隋炀帝在大业八年正月(612年)第一次出兵时,竟然动用了前无古人的113万大军,这 样规模的出兵,除了加重后勤负担之外,在军事上可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纵观中国历史,举凡如此大规模的出兵,往往是惨败而归,最著名的殷鉴就是苻坚征东晋 时号称投鞭断流的97万大军。

第二,隋炀帝进攻高句丽打的更是一场“政治仗”,这在第一次出征尤其明显。隋炀帝在各大军队中都设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丽请降,隋军就得停止进攻,而这恰恰被高句丽军队所利用,在情势不利时候多次以诈降获得喘息时机。

不 过,对于这两点军事常识,曾经担任过平陈主帅的隋炀帝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唯一的解释是,无论是出兵规模,还是“受降使者”,都说明了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意 在不战而胜,试图通过炫耀武力以及展示兵势压服高句丽,这一诉求甚至压倒了在军事击败高句丽。而对此,也恰恰应和了以上隋炀帝意在重建国际秩序,而不是获 得领土的出兵动机。

第三,对于高句丽这样一个立国数百年的大国,试图速战速决在战略上是非常困难的。以后来唐朝消灭高句丽的历史后见之明来看,通过持久战逐步削弱高句丽国力,最后抓住高句丽内乱的时机一举大规模出兵才是明智的。
第 四,隋炀帝的出兵时机更有问题。即使隋炀帝是在做一件无比正确的事,他也是在“错误的时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道理很简单,隋炀帝之前动用国力过猛,又是 修大运河,又是修粮仓,又是四处巡游,在出征高句丽之前理应与民休息几年。同理,在首次出征受挫之后,隋炀帝次年便再度出兵,也是这个问题。

最 后,攘外必先安内。隋炀帝第三次出兵高句丽之前,国内已是烽烟四起。用《说唐》的夸张形容说就是:“十八处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在此情况下,隋炀帝居然 还强行出兵,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短命而亡。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平定高句丽在隋炀帝的自我认知中几乎排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
很 可惜,隋炀帝输掉了这场必打之仗,更大的不幸在于,他还毁掉了一个致力于重整国际秩序的大帝国。然而,高句丽在这几场大战中也元气大伤,对此,《争霸东北 亚》一书却也给了隋炀帝一个相当悲情的历史评价:中国是用一个朝代灭亡的代价,让高句丽失去了成为东北亚霸主的最好机会。
就这样,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重整国际秩序的历史使命只能留给下一个王朝来解决。

渤海国是唐朝地方政府





大作荣向唐使臣下跪?中国官方电视台CCTV播放的纪录片“长白山”画面:公元713年大作荣跪着接受唐玄宗使臣册封。但这并没有历史证据。中国将“白头山”称作 “长白山”。
 
中国官方电视台CCTV播放的纪录片“长白山”中将渤海国描述成唐朝的边疆军事政权,属于唐朝领土,建立渤海国的是生活在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靺鞨族,渤海国首领接受唐册封,归顺了唐朝。

通过“东北工程”,中国已经歪曲了高句丽历史。这次动员官方媒体,中国又露骨的歪曲渤海国历史。韩国外交通商部正在针对CCTV播放的纪录片进行分析研究对策。

CCTV去年11月12日~12月17日播放了六集纪录片“长白山”,每周六播放一集,介绍中国“长白山文化”,纪录片认为长白山一带的历史和文化是建立在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汉族和东北少数民族基础之上的。歪曲高句丽历史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们参与了纪录片的制作

在纪录片“长白山”第四集“山海相望”中,公元713年唐玄宗派使臣前往长白山脚下的震国,册封其首领大作荣为左驍衛員外大將軍渤海君王,領忽汗州都督。震国是渤海国的另一个名称。纪录片还特别制作了一段大作荣向唐使臣下跪的画面 

“(册封之后)震国正式更名渤海国,归入唐朝版图,成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机构”,军政机构是指为了统治某一地区而设立的军事政府。纪录片中说,“从那以后,首领大作荣每年都给唐朝上贡”,“据史书记载,长白山部族和中原之间的交流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

在这部纪录片中,CCTV完全不提高句丽,而是主张长白山部族肅愼族的后裔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国。因为肅愼族4000年前向中原政权提供弓等祭品,是中国的边疆民族,所以渤海国是中国的地方政权。
为了强调渤海归属唐朝,CCTV将主要交通通道介绍成“专门的朝贡之路”。“从鸭绿江附近的临江地区乘船到达辽东半岛的旅顺,然后通往唐朝长安,全程约5000km,是因为朝贡形成的通道”。

 

 

 

 

All material from media and research • Home • • About • • 渤海国 • • 太姓氏-日本• • 韩国 • • 中国 • • 太姓氏 Worldwide •

Family history blog about the Tai surname and Tai family tree